本文是学习GB-T 12182-2018 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以下简称二次监视雷达)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评
定程序,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常规或单脉冲体制的二次监视雷达的设计、生产和验收,是编制各型二次监视雷达产
品标准的基本依据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784 电工术语 雷达
GJB 74A—1998 军用地面雷达通用规范
GJB 150.2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低气压(高度)试验
GJB 150.3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3部分:高温试验
GJB 150.4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4部分:低温试验
GJB 150.9A—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 第9部分:湿热试验
GJB 151A—19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
GJB 152A—1997 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测量
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 207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
GJB 3262—1998 雷达天线分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增益
GJB 3310—1998 雷达天线分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方向图
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 监视雷达和防撞系统(ICAO Annex 10 Volume IV
Surveillance Radar an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s)
GB/T 378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 mono-pulse secondary surveillance
radar;MSSR
采用单脉冲测角技术对装有应答机的飞行器进行空间坐标测量的二次监视雷达。
3.2
距离分辨力 range resolution
在同一方位上,雷达区分相邻飞行器最小距离间隔的能力。
3.3
距离精度 range accuracy
雷达测距估值的均方误差。
GB/T 12182—2018
3.4
方位分辨力 azimuth resolution
在同一距离上,雷达区分相邻飞行器最小方位角的能力。
3.5
方位精度 azimuth accuracy
雷达探测方位估值的均方误差。
3.6
异步干扰 fruit
二次监视雷达收到其他二次监视雷达询问应答所引起的干扰。
3.7
同步串扰 garble
应答脉冲组相互重叠,且脉冲位置相互占用的应答。
3.8
询问脉冲 interrogate pulse
二次监视雷达辐射的脉冲信号。
3.9
询问模式 interrogate mode
二次监视雷达辐射的询问脉冲组合。
3.10
询问旁瓣抑制 interrogation side lobe
suppression;ISLS
抑制询问波束旁瓣方向的应答机对旁瓣询问的应答。
3.11
正切灵敏度 tangent sensitivity
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与噪声峰值相切时,接收机输入端的射频信号幅度值。
3.12
译码灵敏度 decoding sensitivity
二次监视雷达能正确译码(3/A 模式正确解码概率为:≥98%,C
模式正确解码概率为:≥95%,S
模式正确解码概率为:≥99%)时,接收机输入端的射频信号幅度值。
3.13
镜频抑制 image rejection
接收机对镜象频率的抑制能力。
二次监视雷达一般应由天线分系统(含天线、转台等)、发射分系统、接收分系统、录取器及航迹处理
器、监控器与维护显示器等组成。
通常情况下,作用距离要求为:
a) 常规二次监视雷达作用距离(发现概率90%)应不小于370 km;
GB/T 12182—2018
b) 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作用距离(发现概率90%)应不小于450 km。
包括距离精度和方位精度:
a) 距离精度:应不大于30 m;
b) 方位精度:
1) 常规二次监视雷达:应不大于天线水平波束宽度(3 dB) 的1/2;
2) 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应不大于天线水平波束宽度(3 dB) 的1/20。
包括距离分辨力和方位分辨力:
a) 距离分辨力:应不大于80 m;
b) 方位分辨力:
1) 常规二次监视雷达:应与天线水平波束宽度(3 dB) 相当;
2) 单脉冲二次监视雷达:应不大于天线水平波束宽度(3 dB) 的1/4。
4.2.4.1 询问模式
询问模式包括1模式、2模式、3/A 模式、B 模式、C 模式、D 模式、交互模式和
S 模式八种。其中:
a) 常规模式包括1模式、2模式、3/A 模式、B 模式、C 模式和D 模式;
b) 交互模式包括 A/C/S 全呼叫模式和仅 A/C 全呼叫模式;
c) S 模式包括仅S 模式全呼、广播和点名询问模式。
可以采用单一模式工作,也可采用多模式交替工作。具体选用询问模式由产品标准规定。
4.2.4.1.1 常规模式
常规模式类型如下:
a) 1 模式:安全识别模式;
b) 2 模式:个别识别模式;
c) 3/A 模式:交通识别模式,用于引发应答机对识别和监视功能的应答;
d) B 模式、D 模式:备用;
e) C
模式:获取高度信息,用于引发应答机对传送自动气压高度和监视功能的应答。
常规询问模式波形如图1所示,模式区分由 P₁ 和 P
的时间间隔确定,询问旁瓣抑制脉冲 P。在 P
脉冲之后,相关参数见表1。
style="width:6.57339in;height:2.0999in" />
图 1 常规询问模式波形图
GB/T 12182—2018
表 1 常规询问模式脉冲宽度和间隔 单位为微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1.2 交互模式
交互模式类型如下:
a) A/C/S 全呼叫模式:引发 A/C 模式应答机的监视应答和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
b) 仅 A/C 全呼叫模式:引发 A/C 模式应答机的监视应答,S
模式应答机不应答。 交互询问模式波形如图2所示,相关参数见表2。
style="width:9.77339in;height:3.13324in" />
注1: A/C/S 模式全呼叫:P₄ 脉冲宽度为1.6μs, 用 PL 表示。
注2: 仅 A/C 模式全呼叫:P, 脉冲宽度为0.8 μs, 用 PS 表示。
图 2 交互询问模式波形
表 2 交互询问模式脉冲宽度和间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1.3 S 模式
4.2.4.1.3.1 S 模式询问类型
S 模式的询问类型如下:
GB/T 12182—2018
a) S 模式全呼:只引发 S 模式应答机的应答;
b) S 模式广播:对所有 S 模式应答机发送信号,S 模式应答机不作应答;
c) S 模式点名询问:用于对单个S
模式应答机进行监视或通信,每次询问只引发由询问决定的唯
一地址的应答机应答。
4.2.4.1.3.2 S 模式询问编码波形
S 模式询问编码波形如图3所示,相关参数见表3。
style="width:10.19347in;height:4.73352in" />保护问隔
注 1 : P 。为112个片位时,用PL 表 示 。
注 2 : P 。为56个片位时,用 PS 表 示 。
图 3 S 模式询问编码波形
表 3 S 模式询问脉冲宽度和间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1.3.3 S 模式询问信息格式
S 模式询问信息格式定义如图4所示,共有25种询问信息格式。
style="width:8.09999in" />style="width:6.4933in" />style="width:5.47361in;height:0.39375in" />style="width:1.59375in;height:0.39375in" />style="width:8.11337in;height:0.32648in" />style="width:8.02668in;height:0.39996in" />style="width:8.11337in" />class="anchor">GB/T 12182—2018
UF () 00000 3 RL:1 4 AQ:1 DS;8 10 AD:24 短报文空-空监视
UJ=1
UJF=2
U\|-=3
1H=4
[ 开 = 5
U}=6
U}=7
UJF=8
[π=9
UF=10
〔 万 = 1 1
〔 不 = 1 2
UIF=13
[ 开 = 1 4
[下=15
UF=16
UF=17
UF=18
UF=19
UJi=20
UF=21
LIF-22
ULi=23
(ACAS)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1.68056in;height:0.42014in" />
style="width:1.66667in;height:0.42708in" />
|
---|
|
---|
|
---|
|
---|
style="width:1.64028in;height:0.4in" />
style="width:1.99375in;height:0.41389in" />
|
---|
10011 Militay Apphcation:107
style="width:8.08681in;height:0.39375in" />
| style="width:8.11997in" />style="height:0.40018in" /> | |
|-------------------------------------------------------------------------------------------|-----|
|
---|
|
---|
UF=24 11 RC:1 NC:4 MC:80 AP:24 通讯 C(ELM)
注 1 : XX:M 表示分配 M 位 的“XX” 字段。例如:PC:3, 表 示 3 位
的 PC 字 段 。
注2:N 表示未分配的N
位代码,发送时这些位显示为“0”。例如:27或83,表示27位或者83位为“0”。
注 3 : 对 于 上 行 格 式(UF)0~23,
格式号码相当于用询问前5位表示的二进制。格式号24规定前两位由"11"开始,
后3位可随询问内容确定。
注 4 :
此图完整显示了所有格式,但其中部分格式尚未使用和设置。针对未使用的格式,将来可能设置为短格式
(56位)或长格式(112位)。
图 4 S 模 式 询 问 信 息 格
式
GB/T 12182—2018
4.2.4.2 应答信号
4.2.4.2.1 常规模式应答信号
4.2.4.2.1.1 应答编码波形
常规模式应答信号应由两个间隔为20.3 μs 的 F₁ 和F₂
脉冲组成为框架脉冲;应答脉冲信息包含在
两个框架脉冲之间,且自第一个框架脉冲 F₁ 起,按1.45μs
的增量排列组成,包括 A、B、C 和 D 四组
代码。
常规模式应答编码波形如图5所示,应答脉冲的宽度和间隔见表4。
style="width:9.35331in;height:2.3001in" />
注:X 脉冲位通常为0。
图 5 常规模式应答编码波形
表4 常规模式应答脉冲宽度和间隔
|
|
---|---|
|
|
|
|
|
|
|
|
|
|
|
|
4.2.4.2.1.2 信息脉冲
信息脉冲由A、B、C和 D
四组数字组成,采用二一八进制编码表示,如图5所示。常规模式应答信
息编码组合应符合表5的规定。
表 5 常规模式应答信息脉冲组合关系
|
|
|
|
|
|
|
---|---|---|---|---|---|---|
|
|
|
|
|
|
|
GB/T 12182—2018
表 5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2.1.3 特殊位置识别(SPI) 脉冲
特殊位置识别脉冲只能由飞行员人工选择发射。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在 A 模式应答时,除规定的信息脉冲外,可与信息脉冲一起发送SPI
脉冲;
b) SPI 脉冲的位置在第二个框架脉冲F₂ 之后4.35 μs±0.1 μs,如图5所示;
c) 启动 SPI 功能后,15 s~30s 内的每次应答均包含 SPI 脉冲。
4.2.4.2.1.4 A 模式的应急码
应符合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附件10《航空电信》第四卷中A 模式应答代码的要求,A
模式应答代码为 二-八进制编码,从“0000”~"7777",共4096种识别代码,其中 A
模式的三个特殊应答代码为应急码,
其作用见表6。
表 6 A 模式应答代码中三个应急码的作用
|
|
---|---|
|
|
|
|
|
|
4.2.4.2.1.5 C 模式高度代码
C 模式的应答编码应为飞行器的气压高度代码,该代码应由标准循环码(Gray
码)和五周期循环码
组成。 C 模式应答编码排列顺序见表7,五周期循环码规则见表8。
表 7 C 模式应答编码排列顺序
|
|
---|---|
|
|
|
GB/T 12182—2018
表 8 五周期循环码规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2.4.2.2 S 模式应答信号
4.2.4.2.2.1 S 模式应答信号编码波形
S 模式应答信号编码波形如图6所示,应答脉冲的宽度和间隔见表9。
style="width:11.76042in;height:4.74861in" />
注:图中应答数据 a 为位序0010 ……001的应答数据模块示例。
图 6 S 模式应答信号编码波形
GB/T 12182—2018
表 9 S 模式应答脉冲宽度和间隔 单位为微秒
|
|
---|---|
|
|
|
|
|
|
|
|
|
|
|
|
|
|
|
|
4.2.4.2.2.2 S 模式应答信息格式
S 模式应答信息格式如图7所示,共有25种应答信息格式。
style="width:1.23318in" />style="width:1.55996in" />style="width:8.26661in" />style="width:8.26in" />style="width:8.27337in" />style="width:1.39334in" />style="width:1.56657in" />style="width:1.20675in" />style="width:1.56657in" />style="width:8.26in" />style="width:8.26661in" />style="width:8.27337in" />style="width:1.14028in;height:0.39375in" />style="width:3.27361in;height:0.39375in" />style="height:0.39336in" />style="width:8.27337in" />style="width:8.27998in" />GB/T 12182—2018
DF =()
DF- 1
DF=2
II'=3
DT=4
DF =5
DF=6
DF =7
DF=8
IF=9
DF =10
DF =11
DF =12
DF =13
DF =14
DF =15
DF=16
-2{ RT:4 2{ AC:13 AP:24
短报style="width:0.25494in;height:0.4444in" />监视
P:21
00010 -270r83 P:24
style="width:8.26661in" />
|
|
|
---|
00100 FS;3 DR:5 CM:6 AC:13 AP:24 监视:高度应答
|
---|
|
---|
P:24
|
---|
|
---|
|
|
---|
270r83
style="width:8.28681in;height:0.4in" />
|
---|
01101 270r 83 P:24
|
|
|
---|
|
|
|
---|
IN=17 10001 CA:3 AA:24 ME:56 PI:24
style="width:8.27337in;height:0.24662in" />
ME:56
| |
|-----|
| |
| |
| |
| |
| |
|
---|
扩展断续振荡
扩展断续振荡/非应答机
军事应用
通讯B高度应答
通讯B 识别应答
军事运用(预留)
U 」·=23 10111 270r83 P:24
DF=24 11 KE:1 NI):4 MT):80 AP:24 通讯D(FJM)
注 1 : XX:M 表示分配 M 位 的“XX”字段。例如:FS:3, 表 示 3 位 的
FS 字段。
注 2 : P:24] 表示留给奇偶校验信息的24位字段。
注3: \|N 表示未分配的N
位代码,发送时这些位显示为“0”。例如:27或83,表示27位或者83位为“0”。
注 4 : 下 行 格 式(DF)0~23,
对应于应答信号的前5位。格式号24规定前面位由"11"起始,其他3位数据由询问信
号的内容确定。
注 5 :
此图完整显示了所有格式,但其中部分格式尚未使用和设置。针对未使用的格式,将来可能设置为短格式
(56位)或长格式(112位)。
图 7 S 模 式 应 答 信 息 格
式
GB/T 12182—2018
4.2.4.3 S 模式询问和应答信息字段
S 模式询问和应答信息字段定义见表10。
表10 S 模式询问和应答信息字段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12182—2018
表10 (续)
|
|
---|---|
|
|
|
|
|
|
|
|
|
|
|
|
|
|
|
|
转速在15 r/min 时,目标处理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天线每转一周能处理400批以上目标;
b) 在11.25°扇区内能处理64批以上目标。
通常情况下,可靠性要求为:
a) 单通道配置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应不小于1500 h;
b) 双通道配置时,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时间(MTBCF) 应不小于20000 h。
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 应不大于0.5 h。
通常情况下,接口要求为:
a) 能与空中交通管制一次监视雷达配合工作;
b)
二次监视雷达输出信号应包括视频信号或目标的点迹/航迹数据信号,输出方式有多路数据
信号输出和视频/数据信号混合输出两种,输出信号特性由产品标准规定;
c) 目标数据输出接口:应包括串口和网口等。
4.2.9.1 高温
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11中规定的高温环境条件。
GB/T 12182—2018
表11 高温环境条件 单位为摄氏度
|
|
|
---|---|---|
|
|
|
|
50 55 |
4.2.9.2 低温
在贮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应能承受表12中规定的低温环境条件。
表12 低温环境条件
|
|
|
---|---|---|
|
|
|
|
|
4.2.9.3 恒定湿热
二次监视雷达应能承受表13中规定的恒定湿热试验条件。
表13 恒定湿热试验条件
|
|
|
|
---|---|---|---|
|
|
|
48 96 |
|
|
|
4.2.9.4 低气压
应能在海拔3000 m 以下正常工作。
4.2.9.5 抗风
针对天线和转台,要求如下:
a) 风速不大于22 m/s 时,应能正常工作;
b) 风速不大于33 m/s 时,除转速不均匀外,应能工作;
c) 风速不大于45 m/s 时,应不损坏;
d) 天线结冰时,风速不大于18 m/s 时,除转速不均匀外,应能工作。
4.2.9.6 淋雨
针对天线和转台,应具有防淋雨性能,并应符合GJB74A—1998
中3.13.11的要求。
4.2.10 电源适应性
电源适应性要求如下:
a) 用三相 AC380(1±10%)V 和(或)单相 AC220(1±10%)V, 频率50(1士5%)Hz
供电,设备应
GB/T 12182—2018
能正常工作;
b) 功耗由产品标准规定。
4.2.11 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GJB151A—1997 的有关规定。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4.2.12 安全性
应符合 GJB74A—1998 中3.10的有关规定。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4.2.13 连续工作能力
由产品标准规定。
4.2.14 尺寸、重量
由产品标准规定。
4.3.1.1 工作频率范围
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a) 发射:1030 MHz±3
b) 接收:1090 MHz±5
4.3.1.2 天线波束
常规体制天线至少应具有询问波束、控制波束两种波束,控制波束应覆盖询问波束的副瓣和尾瓣。
单脉冲体制天线应具有询问波束、差波束和控制波束三种波束,控制波束应覆盖询问波束的副瓣和
尾瓣。
4.3.1.3 极化方式
应为垂直极化。
4.3.1.4 驻波比
由产品标准规定。
4.3.1.5 增益
由产品标准规定。
4.3.1.6 波束宽度
由产品标准规定。
4.3.1.7 副瓣及尾瓣电平
由产品标准规定。
GB/T 12182—2018
天线转台要求如下:
a) 天线转速选用范围为3 r/min~15 r/min;
b) 输出正北信息和方位脉冲编码信息;
c) 方位编码信息至少12位。 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A/C 模式二次监视雷达发射频率应为:1030 MHz±0.2 MHz。
S 模式二次监视雷达发射频率应为:1030 MHz±0.01 MHz。
输出功率可控,满足作用距离的要求。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应在100 Hz~450 Hz范围选用。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询问脉冲特性要求如下:
a) 基本特性分别见表1、表2和表3;
b) 脉冲序列中任何一个脉冲相对于其他脉冲的幅度变化不超过1 dB;
c) 脉冲上升时间介于0.05 μs 与0. 1 μs之间;
d) 脉冲下降时间介于0.05 μs 与0.2 μs 之间。
应为1090 MHz±3MHz。
应不大于一85 dBm (接收机输入端)。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应为9 MHz±1MHz。
应不大于—80 dBm (接收机输入端)。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应大于70 dB。 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GB/T 12182—2018
应不小于65 dB。 具体指标由产品标准规定。
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a) 具备对常规模式应答信号、S 模式应答信号的解码能力;
b) 具有分辨同步串扰应答的能力;
c) 能形成目标点迹数据;
d) 点迹处理能力应满足目标处理能力的要求,能进行航迹跟踪和航迹处理;
e) 具有抑制异步干扰、窄脉冲干扰等能力。
应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a) 监控器用于监视二次监视雷达的运行状态及控制、配置等操作;
b) 维护显示器用于监视二次监视雷达的工作状态及设备的维修和调整。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测试应在测试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
a) 温度:15℃~35℃;
b) 相对湿度:25%~75%;
c) 气压:86 kPa~106 kPa。
测试仪器、仪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符合被测产品标准规定的精度要求,其测量误差应小于被测指标允许误差的三分之一;
b) 应经过计量单位校准且在有效期内。
用目测方法进行检查。
按 GJB74A—1998 附录 A 中 A1.6 的规定,进行现场检飞考核。
按GJB 74A—1998附录A 中 A1.7 的规定,进行现场检飞考核。
GB/T 12182—2018
按GJB 74A—1998 附录 A 中 A1.8 的规定,进行现场检飞考核。
5.3.4.1 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8所示,测试仪器用数字示波器。
style="width:5.70003in;height:1.04676in" />二次监视需达
图 8 工作模式测试框图
5.3.4.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a) 将数字示波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测试端口相连;
b) 用数字示波器观测询问模式信号;
c)
用数字示波器观测相应模式的应答信号,并从监控器上观察接收应答信号译码是否正确。
5.3.5.1 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9所示,测试仪器用二次监视雷达目标模拟器。
style="width:5.02003in;height:1.03994in" />二次监视雷达
月标模拟器
图 9 工作模式测试框图
5.3.5.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如下:
a) 将目标模拟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测试端口相连;
b) 按4.2.5的要求,在目标模拟器上设置天线转速为15 r/min,
产生天线每转一周均匀分布
400批或以上模拟目标,从二次监视雷达监控器上观察模拟目标是否能连续跟踪、正确解码;
c) 按4.2.5的要求,在目标模拟器上设置天线转速为15
r/min,产生在11.25°扇区内均匀分布
64批或以上模拟目标,从二次监视雷达监控器上观察模拟目标是否能连续跟踪、正确解码。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
进行。
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
和平均严重故障间隔时间(MTBCF) 按 GJB 899A—2009 规定的方法
按 GJB 2072 规定的方法进行。
GB/T 12182—2018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3.9.1 高温
按GJB150.3A—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
项目和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3.9.2 低温
按GJB150.4A—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初始检测、中间检测、最后检测的检测
项目和测试时间由产品标准规定。
5.3.9.3 恒定湿热
按 GJB150.9A—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
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
5.3.9.4 低气压
按 GJB150.2A—2009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初始检测、中间检测和最后检测的检测
项目由产品标准规定。
5.3.9.5 抗 风
按 GJB 74A—1998 中4.7.12.13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3.9.6 淋雨
按 GJB74A—1998
中4.7.12.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的初始检测和最后检测项目由
产品标准规定。
5.3.10 电源适应性
按4.2.10规定的要求,改变电源频率和电压范围,检查二次监视雷达是否告警,航迹输出是否连
续、正常。
5.3.11 电磁兼容性
按 GJB152A—1997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3.12 安全性
按 GJB74A—1998 中4.7.9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3.13 连续工作能力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3.14 尺寸、重量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GB/T 12182—2018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按GJB 3262—1998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或具有同等功能和精度的其他仪器测量天线驻波比。
按GJB 3262—1998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按GJB 3310—1998 规定的方法进行测试。
5.4.7.1 天线转速
可用自动或手动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推荐使用自动测试方法,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a)
自动测试:按4.3.2规定的要求,选择天线转速,从监控器上观察扫描线,用系统时间进行测试
并统计;
b) 手动测试:按4.3.2规定的要求,选择天线转速,用秒表进行测试并统计。
5.4.7.2 方位信息
将数字示波器连接到天线控制器的方位信息输出端,测试天线转台输出的方位信息。
测试框图如图10所示,测试仪器用峰值功率计或频谱仪、衰减器和数字示波器,或具有同等精度的
专用仪器。
将峰值功率计或频谱仪通过衰减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发射端口相连;数字示波器测试发射脉冲信
号或其他能表征发射的信号。
GB/T 12182—2018
style="width:9.3467in;height:1.41328in" />峰值功率计
或频谱仪
衰减器
二次监视雷达
发射分系统
数字示波器
注:禁止出现发射端口空载或连接不到位的现象;电缆的衰减值包含在计算内。
图10 发射分系统测试框图
5.5.2.1 发射频率
将频谱仪通过衰减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发射端口相连,开启二次监视雷达并处于发射状态,从频谱
仪上读取频率峰值即为发射频率。
5.5.2.2 脉冲峰值功率
将峰值功率计通过衰减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发射端口相连,开启二次监视雷达并处于发射状态,从
峰值功率计上读取发射脉冲的峰值功率即为脉冲峰值功率。
5.5.2.3 发射脉冲重复频率
将数字示波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测试端口相连,开启二次监视雷达并处于发射状态,从数字示波器
上读取发射检波脉冲的重复频率即为发射脉冲重复频率。
5.5.2.4 询问脉冲特性
将峰值功率计通过衰减器与二次监视雷达的发射端口相连,开启二次监视雷达并处于发射状态,从
峰值功率计上读取发射脉冲的幅度、间隔、宽度、上升时间、下降时间等脉冲特性参数。
测试框图如图11所示,测试仪器用脉冲信号发生器、射频信号源和数字示波器,或具有同等精度的
专用仪器。
将脉冲信号发生器产生的周期脉冲信号送到射频信号源,射频信号源将周期脉冲信号调制为射频
信号,再将射频信号送到二次监视雷达的接收端口;数字示波器用于测试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或其他
能表征接收的信号。
style="width:10.09986in;height:1.4333in" />咏冲信号发生器
射频信号源
二次监视雷达
接收分系统
数字示波器
注
: 本测试方法为建议测试方法,具体按产品标准规定执行;电缆的衰减值包含在计算内。
图11 接收分系统测试框图
GB/T 12182—2018
5.6.2.1 接收频率
5.6.2.4 测试时,记录3 dB
上下边带频率值,计算两频率值的平均值即为接收频率。
5.6.2.2 工作频率范围
5.6.2.4 测试时,同时检查工作频率范围。
5.6.2.3 正切灵敏度
将射频信号调制为1090 MHz
的模拟应答信号,并输入到二次监视雷达接收端口,调整射频信号
源衰减值,在数字示波器上观测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与噪声相切,此时射频信号源上显示输出
1090 MHz射频信号的幅度值,即为正切灵敏度。
5.6.2.4 3 dB 带宽
将射频信号的幅度设置为—50 dBm, 记录数字示波器上幅度值;再将信号幅度增加3
dB,上下偏调
射频信号源频率,使数字示波器上的信号幅度等于第一次记录的幅度值,计算上下频率间隔值即为
5.6.2.5 译码灵敏度
将射频信号调制为1090 MHz
的模拟应答信号,并输入到二次监视雷达接收端口,调整射频信号
源衰减值,从监控器上观察二次目标能正确解码的射频信号临界值即为译码灵敏度。
5.6.2.6 镜频抑制
将射频信号调制为镜像频率,并输入到二次监视雷达接收端口,调整射频信号源衰减值,在数字示
波器上观测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与噪声相切,记录此时射频信号源上的幅度值,该幅度值与正切灵敏
度的差值即为镜频抑制值。
5.6.2.7 动态范围
将射频信号调制为1090 MHz
的模拟应答信号,并输入到二次监视雷达接收端口,调整射频信号
源衰减值,在数字示波器上观测接收机输出的视频信号出现饱和时,记录信号的幅度值,该幅度值与正
切灵敏度的差值即为动态范围。
测试框图如图12所示,测试仪器用二次监视雷达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
|
|
|
---|---|---|
测试应答机或月标模拟器 |
|
录取器及航逊处理器 |
图12 录取器及航迹处理器测试框图
GB/T 12182—2018
录取器及航迹处理器测试方法如下:
a) 用二次监视雷达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模拟常规模式应答信号和 S
模式应答信号,从监控 器上观测目标解码是否正确,测试解码能力;
b)
用二次监视雷达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模拟同步串扰应答信号,从监控器上观测分辨重叠
应答目标解码是否正确,测试分辨同步串扰应答脉冲组的能力;
c) 用二次监视雷达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模拟常规模式应答信号和 S
模式应答信号,从监控
器上观测是否能正常输出目标点迹信号,测试目标点迹生成能力;
d) 按5.3.5方法测试点迹处理能力;
e) 按5.3.5方法测试航迹跟踪和处理能力;
f)
用目标模拟器模拟干扰信号,从监控器上观测是否有异常目标生成,测试干扰抑制能力。
测试框图如图13所示,测试仪器用二次监视雷达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
style="width:8.63996in;height:1.00672in" />二次监视雷达
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
图13 监控器与维护显示器测试框图
监控器与维护显示器测试方法如下:
a)
用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模拟应答目标,从监控器观测目标显示、控制、告警和状态监控等
设备运行状态;
b)
用测试应答机或目标模拟器模拟应答目标,从维护显示器观测状态监控、目标显示、参数配
置、性能检测等设备工作状态及设备的维修和调整。
检验分为:
a) 鉴定检验;
b) 质量一致性检验。
各类检验项目见表14。
GB/T 12182—2018
表14 检验项目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12182—2018
表14(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dB宽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按 GJB 74A—1998 中4.4的规定执行。
按 GJB 74A—1998 中4.5的规定执行。
产品标志通常应包含以下内容:
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
b) 产品型号;
c) 生产批号;
d) 生产日期。
产品标志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 74A—1998 中5.4的规定。
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4.3的规定。
产品包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基本要求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 1的规定;
GB/T 12182—2018
b) 防护要求应符合 GJB 74A—1998中5. 1的规定;
c) 包装箱容器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2.1的规定;
d) 随机文件应符合 GJB 74A—1998 中5.1.10的规定。
包装后的二次监视雷达在不受雨、雪和烈日的直接影响下,适用于公路、铁路、水路、空中等单一运
输或上述任一组合运输。
运输的其他要求应符合 GJB74A—1998 中5.3.1的规定。
包装后的二次监视雷达贮存环境温度为0℃~40℃,相对湿度应不大于80%,无酸碱腐蚀,无强烈
机械振动,无强磁场作用和通风良好的库房内。
贮存的其他要求应符合GJB 74A—1998 中5.3.2的规定。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12182-2018 空中交通管制二次监视雷达通用规范. 进一步学习